1.7億平米狂潮背后:綠建應回歸市場
發布時間:2014-04-15 閱讀:4363 次
【能源世界導讀】:事實上,綠色建筑的崛起已經成為全球化的趨勢,將成為減輕全球能耗的重要組成。不同的是,很多其他的國家都在想辦法綠化既有城市,中國卻有機會從頭打造全新的可持續城市環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近日在第十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表示,中國的綠色建筑正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2014年預計將新增綠色建筑1.7億平方米。
美國聯合技術公司建筑與工業系統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杰儒看到,一個巨大的市場正在形成。到2030年,中國城市人口將達到10億,也就意味著在未來的15年時間內,將有3億人口涌入城市,而這一數字相當于全美的人口總數。“中國已然成為全球城鎮化的代名詞。”戴杰儒說,而中國實行的新型城鎮化理念,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綠色建筑。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市場,中國政府近年來確定了一些關鍵目標,包括到2015年,能源強度降低16%,到2020年,30%的商業建筑都是綠色建筑,屆時中國將擁有全球最多的綠色建筑。
事實上,綠色建筑的崛起已經成為全球化的趨勢,將成為減輕全球能耗的重要組成。不同的是,很多其他的國家都在想辦法綠化既有城市,中國卻有機會從頭打造全新的可持續城市環境。
目前在中國有兩百個計劃正在實施,旨在發展低碳生態城市。例如,近日中國和法國簽署了合作建設生態城一系列的協議,中法兩國在綠色建筑和生態城建設方面已經正式的開始全面的合作。中國和許多國家有類似合作協議。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綠色建筑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大規模的建設,無論是從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困惑不減反增。
上海崇明島東灘生態城比較早就提出了綠色城市的概念,并在城市規劃宣傳上做了很多工作。但在業界人士眼中看來,這樣的決定充滿矛盾性。加拿大建筑設計公司IBI集團中國區執行副總裁劉嘉峰指出,崇明島采用了西方綠色城市主義的形式,同時又想變成中國農業小鎮的可持續方式,這充滿了矛盾。該項目目前進展緩慢,外界亦擔心會形成下一個“空城”。
而無論是河北的曹妃甸新城還是中新生態城,都面臨著相似的問題。兩個項目都借鑒了許多城市的經驗。隨之出現的問題是,單獨看生態城的內部是完善的。但從大范圍來看,曹妃甸生態城周邊包括首鋼在內的大型工業基地、煤場和船運碼頭等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生態城內部精打細算,綠色低碳,外部環境卻很粗糙。
在微觀層面也同樣有困惑。企業也有不少的探索。方興地產是將綠色建筑上升為戰略層面的企業之一。
近年來,關于綠色建筑的探索包括:北京凱晨世貿中心通過綜合綠色改造,每年節能616噸標煤,成為國內首個同時獲得綠標三星與美國LEED白金級認證的大型公建。2013年11月,在北京市政府主導的北京市碳排放交易開市儀式上,方興地產出讓凱晨世貿中心1000噸碳減排配額,完成了中國建筑(行情,問診)行業碳交易的第一單。
但這樣的行為卻很難復制。依靠綠色建筑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甚至先于方興開展嘗試的企業,在規模化方面遭遇了瓶頸。最典型的案例當屬最近當代置業。
上海朗思人居建筑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束健日前表示,民企做得并不容易。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經費,另一方面,大環境并不支持。“現在遇到的問題是政府想要積極地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給了很多的政策,也有很多企業當做社會責任在做,但是整個綠色建筑的市場機制沒有啟動。開發企業從中沒有得到更大的回報。不夠為用戶考慮。
束健稱,盡管每平方米造價僅增加200元的基礎上,朗思就可以幫助一個新建住宅建造新風系統,但無論是用戶還是建造者對此認識都不足夠。行業協會應該進一步從觀念意識上宣傳,特別是針對終端用戶。鼓勵綠色建筑的發展,國家并不一定需要補貼開發企業,可以補貼購房者。如果買綠色建筑購房者的房貸利率能下浮一個點,或者每平方米國家能補助200元錢,就會有市場需求。只要讓終端客戶愿意購買,開發商就會有動力做綠色建筑,政府才能推動綠色建筑在中國的健康發展之路。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近日在第十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表示,中國的綠色建筑正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2014年預計將新增綠色建筑1.7億平方米。
美國聯合技術公司建筑與工業系統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杰儒看到,一個巨大的市場正在形成。到2030年,中國城市人口將達到10億,也就意味著在未來的15年時間內,將有3億人口涌入城市,而這一數字相當于全美的人口總數。“中國已然成為全球城鎮化的代名詞。”戴杰儒說,而中國實行的新型城鎮化理念,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綠色建筑。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市場,中國政府近年來確定了一些關鍵目標,包括到2015年,能源強度降低16%,到2020年,30%的商業建筑都是綠色建筑,屆時中國將擁有全球最多的綠色建筑。
事實上,綠色建筑的崛起已經成為全球化的趨勢,將成為減輕全球能耗的重要組成。不同的是,很多其他的國家都在想辦法綠化既有城市,中國卻有機會從頭打造全新的可持續城市環境。
目前在中國有兩百個計劃正在實施,旨在發展低碳生態城市。例如,近日中國和法國簽署了合作建設生態城一系列的協議,中法兩國在綠色建筑和生態城建設方面已經正式的開始全面的合作。中國和許多國家有類似合作協議。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綠色建筑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大規模的建設,無論是從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困惑不減反增。
上海崇明島東灘生態城比較早就提出了綠色城市的概念,并在城市規劃宣傳上做了很多工作。但在業界人士眼中看來,這樣的決定充滿矛盾性。加拿大建筑設計公司IBI集團中國區執行副總裁劉嘉峰指出,崇明島采用了西方綠色城市主義的形式,同時又想變成中國農業小鎮的可持續方式,這充滿了矛盾。該項目目前進展緩慢,外界亦擔心會形成下一個“空城”。
而無論是河北的曹妃甸新城還是中新生態城,都面臨著相似的問題。兩個項目都借鑒了許多城市的經驗。隨之出現的問題是,單獨看生態城的內部是完善的。但從大范圍來看,曹妃甸生態城周邊包括首鋼在內的大型工業基地、煤場和船運碼頭等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生態城內部精打細算,綠色低碳,外部環境卻很粗糙。
在微觀層面也同樣有困惑。企業也有不少的探索。方興地產是將綠色建筑上升為戰略層面的企業之一。
近年來,關于綠色建筑的探索包括:北京凱晨世貿中心通過綜合綠色改造,每年節能616噸標煤,成為國內首個同時獲得綠標三星與美國LEED白金級認證的大型公建。2013年11月,在北京市政府主導的北京市碳排放交易開市儀式上,方興地產出讓凱晨世貿中心1000噸碳減排配額,完成了中國建筑(行情,問診)行業碳交易的第一單。
但這樣的行為卻很難復制。依靠綠色建筑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甚至先于方興開展嘗試的企業,在規模化方面遭遇了瓶頸。最典型的案例當屬最近當代置業。
上海朗思人居建筑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束健日前表示,民企做得并不容易。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經費,另一方面,大環境并不支持。“現在遇到的問題是政府想要積極地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給了很多的政策,也有很多企業當做社會責任在做,但是整個綠色建筑的市場機制沒有啟動。開發企業從中沒有得到更大的回報。不夠為用戶考慮。
束健稱,盡管每平方米造價僅增加200元的基礎上,朗思就可以幫助一個新建住宅建造新風系統,但無論是用戶還是建造者對此認識都不足夠。行業協會應該進一步從觀念意識上宣傳,特別是針對終端用戶。鼓勵綠色建筑的發展,國家并不一定需要補貼開發企業,可以補貼購房者。如果買綠色建筑購房者的房貸利率能下浮一個點,或者每平方米國家能補助200元錢,就會有市場需求。只要讓終端客戶愿意購買,開發商就會有動力做綠色建筑,政府才能推動綠色建筑在中國的健康發展之路。